时间: 2025-07-29 10:20:58
在学习数学时,小明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09 04:33:49
句子:“在学*数学时,小明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时态: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性的行为。 语态:主动语态。 句型:陈述句。
同义词:
反义词:
句子描述了小明在学数学时遇到困难时的行为。这种行为体现了小明的谦虚和求知欲,是一种积极的学态度。
使用场景:学校、课堂、学小组。 效果:表达了一种积极的学态度,鼓励他人也采取同样的态度。 礼貌用语:不耻下问体现了对知识和帮助的尊重。
不同句式:
文化意义:不耻下问在文化中是一种美德,强调谦虚和求知的重要性。 成语*:不耻下问源自《论语》,是孔子提倡的学态度。
英文翻译: "When studying mathematics, if Xiao Ming encounters problems he doesn't understand, he always asks his teacher and classmates for help without hesitation."
重点单词:
翻译解读: 句子传达了小明在学*数学时的积极态度,强调了他不畏困难,勇于求教的品质。
上下文和语境分析: 句子适用于描述学场景,强调了学过程中的互助和谦虚态度,鼓励读者在遇到困难时也要勇于求助。
1.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2. 【同学】 同师受业; 同师受业的人; 清代严禁文人结社,禁用社兄﹑盟弟等称呼,于是文人之间改称同学; 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对在校学生的通称。
3. 【学习】 个体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变化,也指变化的过程。是人类和动物普遍具有的活动。按内容可分为认知的、情感的、运动技能的;按是否理解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4. 【小明】 《诗.小雅》篇名。《诗.小雅.小明序》"小明﹐大夫悔仕于乱世也。"后用为悔仕乱世的典实。
5. 【老师】 对教师的尊称,泛指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或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6. 【遇到】 犹碰到。
7. 【问题】 要求解答的题目考卷上有六个问题|我提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需要研究解决的疑难和矛盾交通问题|不成问题|没问题|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 关键;重点问题在于廉政|问题在于资金; 意外事故出问题|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