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01:43
历史研究需要严谨,任何失之穿凿的假设都可能导致错误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6 00:41:03
句子:“[历史研究需要严谨,任何失之穿凿的假设都可能导致错误结论。]”
句子为陈述句,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语态为主动语态。
句子强调了历史研究中严谨性的重要性,以及不切实际的假设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这反映了学术研究中对证据和逻辑的高度重视。
句子在学术讨论或教育场景中使用,强调严谨性和避免错误的重要性。语气严肃,旨在提醒研究者注意方法论的正确性。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句子中“失之穿凿”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意指过于牵强附会。这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实事求是和逻辑严密性的重视。
句子在学术论文、教育讲座或研究讨论中使用,旨在强调历史研究方法的严谨性和避免错误假设的重要性。这反映了学术界对高质量研究的追求和对错误结论的警惕。
1. 【失之穿凿】 穿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1. 【严谨】 严密谨慎:办事~;严密细致:格律~|文章结构~。
2. 【假设】 姑且认定这本书印了十万册,~每册只有一个读者,那也就有十万个读者; 虚构故事情节是~的; 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
3. 【历史】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地球的~|人类的~;过去的事实:这件事早已成为~;过去事实的记载;指历史学。
4. 【可能】 可以实现的;能成为事实的:~性|团结一切~团结的力量|提前完成任务是完全~的;能成为事实的属性:可能性:根据需要和~安排工作|事情的发展不外有两种~;助动词。表示估计,不很确定:他~开会去了。
5. 【失之穿凿】 穿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6. 【导致】 引起:由一些小的矛盾~双方关系破裂。
7. 【研究】 钻研;探求事物的性质、规律等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研究人类学; 考虑;商讨这个方案领导正在研究|请大家来研究问题。
8. 【结论】 从前提推论出来的判断。也叫断案; 对人或事物所下的最后的论断。
9. 【错误】 不正确;与客观实际不符合:~思想|~的结论;不正确的事物、行为等:犯~|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