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27:50
在经济危机中,一些企业选择坐而待毙,而不是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5 10:44:04
句子:“在经济危机中,一些企业选择坐而待毙,而不是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句子时态为现在时,语态为主动语态,句型为陈述句。
句子描述了在经济危机这一特定情境下,一些企业的应对策略。这里的“坐而待毙”与“积极寻找新的出路”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不同企业在面对危机时的态度和行动。
句子在实际交流中可能用于批评那些不积极应对危机的企业,或者用于鼓励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句子的语气较为严肃,隐含了对企业行为的评价。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坐而待毙”这一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积极应对困难的态度。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思进取的行为。
句子在讨论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强调了企业在面对危机时的不同选择。这种选择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也反映了企业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1. 【坐而待毙】 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坐着等死措施。
1. 【企业】 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在经济上独立核算的组织,如工厂、矿山、铁路、公司等。
2. 【出路】 通向外面的道路; 前途;发展的方向; 犹出门; 犹销路。
3. 【坐而待毙】 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坐着等死措施。
4. 【积极】 肯定的;正面的;有利于发展的(跟“消极”相对,多用于抽象事物):起~作用|从~方面想办法;进取的;热心的(跟“消极”相对):~分子|他对于社会工作一向很~。
5. 【经济危机】 指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具体表现是:大量商品找不到销路,许多企业倒闭,生产下降,失业增多,整个社会经济陷于瘫痪和混乱状态。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周期性;由于自然灾害、战争或工作严重失误而造成的生产猛烈下降、经济极度混乱和动荡的现象。
6. 【选择】 挑选;选取; 指拣选吉利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