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3:20:54
他在大学时期因为忿世嫉俗,经常与教授辩论社会问题。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20 16:01:02
句子:“他在大学时期因为忿世嫉俗,经常与教授辩论社会问题。”
时态:一般过去时,表示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段内发生的行为。 语态:主动语态。 句型:陈述句。
同义词扩展:
句子描述了一个人在大学时期的行为特点,即他对社会持有批判态度,并经常与教授就社会问题进行辩论。这可能反映了他在大学期间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积极参与公共讨论的倾向。
在实际交流中,这样的句子可能用于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学术兴趣。使用时需要注意语气的把握,以避免给人过于批判或不合作的印象。
不同句式表达:
文化意义:
英文翻译:
重点单词:
翻译解读:
上下文和语境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个句子的各个方面,包括语法结构、词汇、语境、语用学、书写与表达以及文化与*俗。这些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掌握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1. 【因为】 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2. 【大学】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分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通常设有许多专业,再由几个相近的专业组成系。有的还设有专修科、学院或研究生院(部)。主要培养本科生,有的还培养大专生或研究生。
3. 【忿世嫉俗】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4. 【教授】 讲授:~数学丨~有方。jiàoshòu。
5. 【时期】 发展过程中的一段时间。
6. 【社会】 人们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通过生产关系派生了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并在一定的行为规范控制下从事活动,使社会藉以正常运转和延续发展。
7. 【经常】 平常;日常~费ㄧ积肥是农业生产中的~工作; 常常;时常他俩~保持联系ㄧ要~注意环境卫生。
8. 【辩论】 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会ㄧ他们为历史分期问题~不休。
9. 【问题】 要求解答的题目考卷上有六个问题|我提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需要研究解决的疑难和矛盾交通问题|不成问题|没问题|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 关键;重点问题在于廉政|问题在于资金; 意外事故出问题|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