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00:17:22
在战争中,正义的一方虽然初期可能处于劣势,但妖不胜德,最终会取得胜利。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6 07:12:10
句子:“在战争中,正义的一方虽然初期可能处于劣势,但妖不胜德,最终会取得胜利。”
句子为陈述句,使用了条件状语从句(虽然初期可能处于劣势)和转折连词(但)来表达正义一方最终会取得胜利的信念。
句子强调了即使在战争初期正义的一方可能处于不利地位,但基于道德和正义的力量,他们最终将获得胜利。这种观点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道德力量的普遍信仰。
这句话可能在鼓励人们坚持正义,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不放弃。它传达了一种乐观和坚定的态度,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信念。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这句话通常出现在讨论战争、道德或正义的语境中,强调即使在不利条件下,正义和道德的力量最终会带来胜利。这种观点在历史和哲学讨论中常见,尤其是在探讨战争的正义性和后果时。
1. 【初期】 开始的一段时期:抗战~|这病的~症状是厌食。
2. 【劣势】 情况或条件比较差的形势处于~ㄧ变~为优势。
3. 【可能】 可以实现的;能成为事实的:~性|团结一切~团结的力量|提前完成任务是完全~的;能成为事实的属性:可能性:根据需要和~安排工作|事情的发展不外有两种~;助动词。表示估计,不很确定:他~开会去了。
4. 【处于】 在某种地位或状态:~优势|伤员~昏迷状态。
6. 【战争】 为实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人类历史出现阶级以后的社会现象。是阶级间、民族间、国家间、政治集团间矛盾斗争的最高形式,以暴力手段反映政治实质。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战争的方式,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基本原则。有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两类。
7. 【最终】 最后。
8. 【正义】 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作出的肯定判断。作为道德范畴,与公正”同义,主要指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判断人们行为是否符合正义的客观标准。
9. 【虽然】 即使如此; 犹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