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16:44
农业生产中,农民需要因时施宜地选择种植作物,以适应季节变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5 06:55:50
句子:“农业生产中,农民需要因时施宜地选择种植作物,以适应季节变化。”
句子为陈述句,使用了现在时态,表达的是一般性的情况。
句子强调了农业生产中农民需要根据季节变化来选择种植作物,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不同的季节,适宜种植的作物不同,因此农民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种植计划。
句子在实际交流中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强调了因时制宜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这种指导性的话语有助于农民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句子反映了农业社会中对季节变化的重视,这是农业文化的一部分。在**,农业历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英文翻译: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rmers need to choose crops to plant according to the changing seasons.
日文翻译:農業生産において、農民は季節の変化に応じて作物を植える選択を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德文翻译:In der Landwirtschaft müssen Bauern Pflanzen nach den sich ändernden Jahreszeiten auswählen.
重点单词:
翻译解读:
上下文和语境分析:
1. 【因时施宜】 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1. 【农业】 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2. 【农民】 指务农的人。
3. 【因时施宜】 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4. 【季节】 一年里的某个有特点的时期:~性|农忙~|严寒~。
5. 【种植】 栽种培植; 引申为积累功德。
6. 【适应】 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指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等相适合的现象。是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产生的; 生理学与心理学上指感觉适应。即感受器在刺激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如从亮处进入暗室,开始时看不见东西,过一段时间才逐渐看清,这叫暗适应;反之,则叫光适应或明适应。在嗅觉、听觉、肤觉、味觉等方面也有适应现象,在痛觉方面则不明显; 皮亚杰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有机体不断运动变化与环境取得平衡的过程。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方面。同化指把客体(外界事物)纳入主体已有的行为图式中;顺应指主体改变已有的行为图式或形成新的行为图式以适应客观世界变化。两者相反相成,适应状态就是这两种作用之间取得相对平衡的结果。儿童的智力发展依赖于同化和顺应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
7. 【选择】 挑选;选取; 指拣选吉利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