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33:02
古代的丝绸之路,有些路段千里无烟,商队必须自备食物和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3 18:26:44
句子:“[古代的丝绸之路,有些路段千里无烟,商队必须自备食物和水。]”
句子为陈述句,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语态为主动语态。
句子描述了古代丝绸之路某些路段的艰苦条件,商队在这些路段上必须自己准备食物和水,因为这些地方非常荒凉,没有人烟。
句子在实际交流中用于描述古代贸易路线的艰苦条件,强调商队的自给自足能力。语气温和,信息传达清晰。
句子在描述古代丝绸之路的艰苦条件时,强调了商队的生存策略和自给自足的能力。这种描述不仅反映了古代贸易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和生存智慧。
1. 【千里无烟】 指广大地区粮尽炊断。
1. 【丝绸之路】 指古代由中国通向欧洲的道路。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养蚕﹑缫丝﹑织绸。到了汉代,制造丝绸的技术又有了提高。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我国制造的丝绸运输到中亚﹑波斯(今伊朗)﹑地中海沿岸罗马等地,引起西方人民的惊奇和喜爱,人们便把我国称为"丝国",把这条商路称为"丝绸之路",或简称"丝路"。其主要路线东起汉都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从敦煌向西分南北两道。南道沿昆仑山北麓经和田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北道经罗布泊沿天山南麓经库车﹑阿克苏至疏勒。由疏勒越葱岭或南往印度,或西经波斯往地中海诸国。在整个古代和中世纪亦多通过此路交流其他商品,以及东西方各种经济和文化。"丝绸之路"的支线亦有取道今新疆天山北面的通道及伊犁河流域西行者;亦有取道海上者; 或自我国南部直接西航,或经由滇缅通道再自今缅甸南部利用海道西运,或经由中亚转达印度半岛各港,再由海道西运。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2. 【千里无烟】 指广大地区粮尽炊断。
3. 【古代】 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区别于‘近代、现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 特指奴隶社会时代(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时代)。
5. 【必须】 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学习~刻苦钻研; 加强命令语气明天你~来。‖‘必须’的否定是‘无须’、‘不须’或‘不必’。
6. 【有些】 有一些。表示数量不多; 犹有的。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略微﹐稍微。
7. 【食物】 吃的和其他东西; 偏指吃的东西; 吃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