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09:20:43
父母希望他在当立之年能够独立,不再依赖家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20 05:15:07
句子:“父母希望他在当立之年能够独立,不再依赖家里。”
这个句子是一个陈述句,表达了一种愿望或期望。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语态为主动语态。
这个句子表达了父母对子女成长的期望,希望他在适当的年龄能够独立生活,不再依赖家庭。这种期望在**文化中很常见,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以及对子女成长为独立个体的期待。
在实际交流中,这样的句子通常出现在家庭讨论、教育指导或对子女的期望表达中。它传达了一种积极的教育理念,即鼓励子女在适当的年龄学会独立。语气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句子的含义,例如,如果语气较为严厉,可能会给人一种压力感;如果语气较为温和,则更多体现为一种关怀和期望。
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
“当立之年”这个成语源自传统文化,反映了人对年龄和责任的传统观念。在**,30岁左右被认为是一个人应该成熟、独立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年龄。这个句子体现了这种文化观念。
在翻译过程中,保持了原句的期望和独立的概念,同时考虑到了不同语言的表达*惯和文化背景。例如,英文中的“age of standing on his own feet”直接对应了中文的“当立之年”,而日文和德文的翻译也尽量保持了原句的语境和含义。
这个句子通常出现在家庭讨论或教育指导的语境中,表达了父母对子女成长的期望。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这种期望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核心的期望——希望子女能够独立——是普遍存在的。
1. 【当立之年】 指三十岁。
1. 【依赖】 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性|不~别人;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工业和农业是互相~、互相支援的两大国民经济部门。
2. 【希望】 心里想着实现某种情况希望能考上大学; 心愿;理想绝境中还抱着希望|所有的希望全成了泡影|对未来充满希望。
3. 【当立之年】 指三十岁。
4. 【父母】 父亲和母亲。
5. 【独立】 单独地站立:~山巅的苍松;脱离原来所属单位,成为另一单位:民俗研究室已经~出去了,现在叫民俗研究所;属性词。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高一级的单位而直接隶属于更高级的单位,如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叫独立营;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别的政权的统治而自主地存在:宣布~;不依靠他人:~生活|~工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