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16:16:34
封己守残的人往往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6 21:01:12
句子:“封己守残的人往往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
句子在特定情境中强调了那些坚持旧观念、不愿改变的人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这种人可能因为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而难以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句子在实际交流中可能用于批评或提醒那些过于保守的人,或者在讨论社会变革时作为一个论点。句子的语气可能是警示性的,提醒人们要保持开放和适应性。
句子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个人适应性和开放性的重视。在传统文化中,可能更强调稳定和传统,而现代社会则更注重创新和变革。
句子可能在讨论社会变革、个人发展或教育问题时被引用,强调了适应性和开放性的重要性。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这句话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强调点。
2. 【往往】 常常; 处处。
3. 【社会】 人们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通过生产关系派生了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并在一定的行为规范控制下从事活动,使社会藉以正常运转和延续发展。
4. 【适应】 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指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等相适合的现象。是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产生的; 生理学与心理学上指感觉适应。即感受器在刺激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如从亮处进入暗室,开始时看不见东西,过一段时间才逐渐看清,这叫暗适应;反之,则叫光适应或明适应。在嗅觉、听觉、肤觉、味觉等方面也有适应现象,在痛觉方面则不明显; 皮亚杰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有机体不断运动变化与环境取得平衡的过程。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方面。同化指把客体(外界事物)纳入主体已有的行为图式中;顺应指主体改变已有的行为图式或形成新的行为图式以适应客观世界变化。两者相反相成,适应状态就是这两种作用之间取得相对平衡的结果。儿童的智力发展依赖于同化和顺应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
5. 【难以】 不能﹔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