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7:53
这篇文章巧妙地运用了托物引类的手法,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易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21 11:36:34
句子:“[这篇文章巧妙地运用了托物引类的手法,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易懂。]”
这个句子是一个陈述句,使用了现在完成时态,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并对现在有影响。
这个句子出现在对某篇文章的评价中,强调文章通过特定的修辞手法使得原本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
在实际交流中,这样的句子用于评价和赞扬某篇文章的表达技巧,传达出作者对文章的欣赏和认可。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托物引类”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引出或比喻抽象的概念,这种手法在文学和哲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Translation: "This article skillfully employs the technique of 'using concrete objects to illustrate abstract concepts,' making abstract ideas vivid and easy to understand."
Key Words: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The sentence praises the article for its effective use of a specific rhetorical technique, which enhances the clarity and appeal of abstract concepts.
Context and Situational Analysis: The sentence is used in a context where the quality of an article's writing technique is being evaluated, highlighting its success in conveying complex ideas in an accessible way.
1. 【托物引类】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
1. 【巧妙】 精巧美妙;灵巧高妙。
2. 【手法】 处理材料的方法。常用于工艺、美术或文学方面,含有技巧、工夫、作风等意义表现手法|手法高超; 手段,待人处世的不正当方法两面派手法|毒辣的手法。
3. 【托物引类】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
4. 【抽象】 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叫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跟“具体”相对):看问题要根据具体的事实,不能从~的定义出发。
5. 【概念】 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 ‘白’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