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58:18
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采取哀矜惩创的原则,既表达同情,也确保纪律的执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4 23:37:35
句子:“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采取哀矜惩创的原则,既表达同情,也确保纪律的执行。”
句子为陈述句,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语态为主动语态。
句子描述了学校在处理学生行为规范时的一种原则,即在惩罚学生的同时,也要表达对学生的同情和关怀,确保纪律的有效执行。这种做法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和纪律的必要性。
在实际交流中,这种表述可能用于解释学校的管理政策,传达学校在维护纪律的同时,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福祉。这种表述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对学生的关怀。
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
“哀矜惩创”是一个成语,源自**传统文化,强调在惩罚中带有同情和关怀。这种原则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仁爱”和“法治”相结合的思想。
句子可能出现在学校的规章制度说明、教育政策解读或教育理念介绍中。它强调了学校在教育和管理中的平衡,既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和成长,也要维护学校的纪律和秩序。这种平衡体现了现代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
1. 【哀矜惩创】 哀、矜:怜悯;创:惩罚。爱怜而又责罚。
1. 【原则】 言行所依据的准则坚持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原则分歧|不讲原则。
2. 【同情】 对他人的不幸遭遇或处境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并给予道义上支持或物质上帮助的态度和行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同情心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之中。是人类一种善良美好的道德感情。
3. 【哀矜惩创】 哀、矜:怜悯;创:惩罚。爱怜而又责罚。
4. 【学校】 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
5. 【学生】 在学校读书的人;向老师或前辈学习的人。
6. 【执行】 实施;实行坚决执行|执行命令|执行决定|执行上级指示; 依法定程序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行政处罚决定等付诸实施。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的执行是强制性的。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等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必须自觉履行;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的,由审判员移交给执行员强制执行,对方当事人也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7. 【确保】 切实保持或保证。
8. 【纪律】 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业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严明|遵守~。
9. 【采取】 选择施行(某种方针、政策、措施、手段、形式、态度等):~守势|~紧急措施;取:~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