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21:37
古今一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社会公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4 06:31:12
句子:“古今一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社会公民。”
这个句子是一个陈述句,使用了现在时态,表达了一个普遍的真理或观点。
这个句子强调了教育的核心目标,即培养具备道德、知识和能力的公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一目标始终不变。这反映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持续性作用。
在实际交流中,这个句子可以用来说明教育的重要性,或者在讨论教育政策和方法时作为参考。它传达了一种对教育目标的共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指导意义。
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
“古今一揆”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传统和现代的一致性追求。教育的目标在不同文化和国家中可能有所不同,但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公民是一个普遍认同的目标。
在不同语言中,句子的核心意义保持一致,即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道德、知识和能力的公民。每种语言的表达方式略有不同,但都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这个句子可以出现在教育政策讨论、教育理论研究或教育实践指南中。它提供了一个关于教育目标的清晰表述,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
1. 【古今一揆】 揆:道理。指从古至今道理相同。
1. 【公民】 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 【古今一揆】 揆:道理。指从古至今道理相同。
3. 【培养】 用适宜的条件促进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培养花木|培养细菌; 训练;造就培养人才|培养接班人。
4. 【教育】 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说服~。
5. 【有道】 有才艺或有道德; 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谓政治清明; 指政治清明之世; 有办法; 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6. 【知识】 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 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界|知识分子; 相识;朋友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
7. 【社会】 人们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通过生产关系派生了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并在一定的行为规范控制下从事活动,使社会藉以正常运转和延续发展。
8. 【能力】 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两类,前者指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注意力等;后者指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