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7:31:14
这本书的作者对中国的名山大川了如指掌,唯独不识泰山的历史背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09 05:41:38
句子:“[这本书的作者对**的名山大川了如指掌,唯独不识泰山的历史背景。]”
句子为陈述句,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语态为主动语态。
句子表达的是作者对**的大部分名山大川非常熟悉,但对泰山的历史背景却不太了解。这可能暗示泰山的历史背景相对较为复杂或不为人熟知。
句子在实际交流中可能用于描述某人的知识面,特别是在对比其广泛知识与某一特定领域的无知时。语气的变化可能影响听者对作者知识水平的评价。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翻译时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对比意味,即作者对大部分名山大川的熟悉与对泰山历史背景的无知之间的对比。
句子可能在讨论**地理或历史知识的书籍或文章中出现,用于强调泰山的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1. 【不识泰山】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2. 【中国】 古时含义不一。或指京师,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以其在四夷之中)。华夏族、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今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区,后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19世纪以来,中国”始专指我国全部领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3. 【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4. 【作者】 创始之人; 称在艺业上有卓越成就的人; 指从事文章撰述或艺术创作的人; 《论语.宪问》"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邢昺疏"此章言自古隐逸贤者之行也……作,为也,言为此行者,凡有七人。"后以称隐逸之士。
6. 【唯独】 单单;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