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5 19:30:40
中庸之道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和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09 13:49:52
句子:“[中庸之道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和谐。]”
句子为陈述句,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语态为主动语态。
句子强调在追求个人目标时,不应忽视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整体和谐。这种观点在强调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也要考虑集体利益。
句子在实际交流中可以用作提醒或建议,尤其是在讨论个人与社会关系时。使用时应注意语气的温和,以避免显得过于说教。
“中庸之道”源自儒家思想,强调平衡和谐,避免极端。这与西方文化中的“黄金中庸”(Golden Mean)有相似之处,都强调适度与平衡。
句子在讨论个人与社会关系、道德伦理或文化价值观时非常适用。它强调了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也应考虑到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平衡与和谐原则。
2. 【同时】 同时代;同一时候; 犹当时,那时; 并且。
3. 【感受】 受到(影响);接受:~风寒|~到集体的温暖;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生活~|看到经济特区全面迅速的发展,~很深。
4. 【提醒】 指出来以引起注意要不是你提醒,我肯定又忘了。
5. 【目标】 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 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
6. 【社会】 人们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通过生产关系派生了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并在一定的行为规范控制下从事活动,使社会藉以正常运转和延续发展。
7. 【考虑】 思索问题,以便做出决定这个问题让我~一下再答复你ㄧ你做这件事,有点儿欠~。
8. 【追求】 竭力寻找或探索追求真理|追求名利地位|他一生都在追求着光明; 特指向异性求爱他狂热地追求这位姑娘; 长篇小说。茅盾作。1928年发表。大革命失败后,章秋柳、史循、张曼青、王仲昭等几个青年知识分子愤世嫉俗,又悲观失望。有的虽不甘沉沦,想有所追求,但在社会的压迫下终遭失败,不能幸免消沉和堕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