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时间: 2025-04-23 05:23:25

句子

学习古文需要咬文齧字,这样才能理解作者的深意。

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4 23:07:49

1. 语法结构分析

句子:“学*古文需要咬文啮字,这样才能理解作者的深意。”

  • 主语:学*古文
  • 谓语:需要
  • 宾语:咬文啮字
  • 状语:这样(表示方式)
  • 目的状语:理解作者的深意

这是一个陈述句,表达了一个事实或建议。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语态为主动语态。

2. 词汇分析

  • *古文**:指研究古代的文献和文学作品。
  • 需要:表示必要性或要求。
  • 咬文啮字:比喻仔细琢磨文字,深入理解其含义。
  • 这样:指示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方式或方法。
  • 理解:指领会或把握事物的本质或含义。
  • 作者的深意:指作者在作品中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或意图。

3. 语境分析

句子强调了学古文时需要细致入微地分析文字,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这种学方法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尤为重要,因为古文的表达往往含蓄而深刻。

4. 语用学分析

句子在实际交流中可能用于指导或建议他人如何学*古文。它传达了一种认真和细致的态度,强调了深入理解的重要性。

5. 书写与表达

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

  • 为了理解作者的深意,学*古文时必须咬文啮字。
  • 咬文啮字是学*古文以理解作者深意的必要方法。

. 文化与

“咬文啮字”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文字的精细研究,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待学问的严谨态度。这个成语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文字和文学的尊重。

7. 英/日/德文翻译

  • 英文翻译:Studying classical Chinese requires meticulous attention to the wording, so as to grasp the author's deeper meaning.
  • 日文翻译:古典を学ぶには、言葉をくっくっと噛みしめるように注意深く分析し、作者の深い意図を理解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 德文翻译:Das Studium der klassischen chinesischen Literatur erfordert eine sorgfältige Auseinandersetzung mit den Worten, um die tiefere Bedeutung des Autors zu erfassen.

翻译解读

  • 英文:强调了学*古文时对文字的细致关注,以便把握作者的深层含义。
  • 日文:强调了学*古典时需要像咀嚼食物一样细致地分析文字,以便理解作者的深层意图。
  • 德文:强调了研究古典**文学时需要仔细地与文字打交道,以便捕捉作者的深层意义。

上下文和语境分析

这个句子通常出现在教育或学术讨论的语境中,用于强调学*古文的方法和重要性。它适用于指导学生或研究者如何深入理解古代文献。

相关成语

1. 【咬文齧字】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相关词

1. 【古文】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2. 【咬文齧字】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3. 【学习】 个体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变化,也指变化的过程。是人类和动物普遍具有的活动。按内容可分为认知的、情感的、运动技能的;按是否理解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4. 【深意】 深刻的含意;深微的用意。

5. 【这样】 这样。

6. 【需要】 应该有或必须有:我们~一支强大的科学技术队伍;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从群众的~出发。

相关查询

不辞劳苦 不辞而别 不辞而别 不辞而别 不辞而别 不辞而别 不辞而别 不辞而别 不辞而别 不辞而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夕字旁的字 滔滔不竭 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蝮螫解腕 浊质凡姿 製绕 耳字旁的字 扑击遏夺 阿姑阿翁 虎狼之势 素乌 廾字旁的字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壮夫不为 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