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5:04:27
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给出了一个摸棱两可的回答,显然不想透露太多。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22 09:26:18
句子:“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给出了一个摸棱两可的回答,显然不想透露太多。”
句子是陈述句,时态为一般过去时,语态为主动语态。
句子描述了一个人在记者提问时给出的回答是含糊不清的,这表明他不愿意透露更多信息。这种情境常见于政治、商业或个人隐私等敏感领域,当一个人希望保持信息保密或避免直接回答时。
在实际交流中,给出摸棱两可的回答可能是一种策略,用于避免直接回答问题或避免透露敏感信息。这种回答方式可能被视为不诚实或不透明,但也可能是出于保护隐私或策略考虑。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在某些文化中,直接回答问题可能被视为坦率和诚实,而在其他文化中,含糊其辞可能被视为一种礼貌或策略。这种回答方式可能与个人或组织的公关策略有关。
句子中的“摸棱两可的回答”表明了回答者的不明确态度,这种回答在敏感话题或需要谨慎处理的情境中较为常见。理解这种回答的语用学意义对于分析交流中的策略和意图至关重要。
1. 【摸棱两可】 握持棱角,两端皆可。比喻遇事不决断可否,不分是非。
1. 【一个】 表数量。单个。用于人和各种事物; 整个; 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程度; 跟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2. 【回答】 对问题给予解释;对要求表示意见~不出来ㄧ满意的~。
3. 【提问】 传讯审问; 提出问题要求回答。
4. 【摸棱两可】 握持棱角,两端皆可。比喻遇事不决断可否,不分是非。
5. 【显然】 副词。表示情况十分明显这场雪显然对庄稼有利|风调雨顺,今年显然又是个丰收年。
6. 【记者】 通讯社、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
7. 【透露】 显露; 显豁;明显; 私下通报或走漏。
8. 【面对】 以背相对。面,通"偭"; 面对面,会面; 犹面向; 当面对质; 谓当廷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