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20:16:06
务农息民需要耐心和勤劳,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2 23:42:50
句子“务农息民需要耐心和勤劳,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是一个陈述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句子的时态是现在时,语态是主动语态。
这个句子可能在讨论农业劳动的性质,强调了务农息民这一活动需要特定的品质(耐心和勤劳),并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适应这种生活方式。
在实际交流中,这个句子可能用来劝诫或提醒某人,农业劳动不是简单的体力活,而是需要特定心理素质的工作。它也可能用来解释为什么某些人选择不从事农业劳动。
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
在**文化中,农业一直被视为国家的基础,务农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这个句子可能反映了传统观念中对农业劳动者的期望和评价。
在翻译过程中,保持了原句的意思和语气,同时注意了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惯。
这个句子可能在讨论农业劳动的挑战性,以及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从事这一行业。它可能出现在教育材料、农业政策讨论或社会评论中。
1. 【务农息民】 甸:勉力从事。努力发展家业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
2. 【勤劳】 忧劳;辛劳; 引申为努力劳动,不怕辛苦; 犹疲劳; 指功劳。
3. 【耐心】 不急躁﹐不厌烦; 指不急躁﹑不厌烦的性格。
4. 【适应】 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指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等相适合的现象。是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产生的; 生理学与心理学上指感觉适应。即感受器在刺激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如从亮处进入暗室,开始时看不见东西,过一段时间才逐渐看清,这叫暗适应;反之,则叫光适应或明适应。在嗅觉、听觉、肤觉、味觉等方面也有适应现象,在痛觉方面则不明显; 皮亚杰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有机体不断运动变化与环境取得平衡的过程。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方面。同化指把客体(外界事物)纳入主体已有的行为图式中;顺应指主体改变已有的行为图式或形成新的行为图式以适应客观世界变化。两者相反相成,适应状态就是这两种作用之间取得相对平衡的结果。儿童的智力发展依赖于同化和顺应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