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52:51
学生在写议论文时,也可以尝试“托物寓感”,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21 11:39:50
句子:“[学生在写议论文时,也可以尝试“托物寓感”,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 【托物寓感】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1. 【一个】 表数量。单个。用于人和各种事物; 整个; 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程度; 跟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2. 【事例】 成例,可以作为依据的前事; 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例子的事情。
3. 【具体】 细节方面很明确的;不抽象的;不笼统的(跟“抽象”相对):~化|~计划|深入群众,~地了解情况|事件的经过,他谈得非常~;属性词。特定的:~的人|你担任什么~工作?;把理论或原则结合到特定的人或事物上(后面带“到”):安全生产措施~到每一个环节丨个人经历起止时间~到月份。
4. 【可以】 可以1表示可能或能够不会的事情,用心去学,是~学会的ㄧ这片麦子已经熟了,~割了; 表示许可你~走了。参看‘能’条d、e两项。 可以2 [kěyǐ]好;不坏这篇文章写得还~; 厉害你这张嘴真~ㄧ天气实在热得~。
5. 【学生】 在学校读书的人;向老师或前辈学习的人。
6. 【尝试】 试;试验:他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过各种方法。
7. 【感受】 受到(影响);接受:~风寒|~到集体的温暖;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生活~|看到经济特区全面迅速的发展,~很深。
8. 【托物寓感】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9. 【自己】 代词。自身﹐本身; 自己人; 知己亲近;关系密切。
10. 【观点】 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政治~丨生物学~|纯技术~。
11. 【议论文】 以剖析﹑论证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读者理性认识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文体。
12. 【通过】 通行;穿过; 议案等经过法定人数的同意而成立; 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征求有关的人或组织的同意或核准。
13. 【阐述】 论述:~自己的见解|报告对宪法修正草案作了详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