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3:06:00
在历史课上,老师用“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来解释为什么某些国家在内部腐败后容易被外部势力征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5 07:50:55
句子:“在历史课上,老师用“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来解释为什么某些国家在内部腐败后容易被外部势力征服。”
句子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语态为主动语态,句型为陈述句。
句子在历史课的情境中使用,老师通过引用成语“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来解释历史现象,即国家内部腐败会导致其容易被外部势力征服。这反映了历史和社会学中的一个观点,即内部问题往往是国家衰败的先兆。
在教学场景中,老师使用这句成语来启发学生思考国家治理和内部问题的重要性。这种表达方式既传递了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具有教育意义。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这一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古代人对国家治理和战争的深刻认识。它强调了国家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内部问题对外部安全的影响。
这句话在历史课的背景下,老师通过引用成语来解释一个历史现象,即国家内部腐败会导致其容易被外部势力征服。这不仅是一个历史教学的例子,也反映了对于国家治理和内部问题的深刻认识。
1. 【为什么】 询问原因或目的:~群众这么爱护解放军?因为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他这么做到底是~?
2. 【内部】 指某一范围以内; 深层的,而不是表面的; 中部。
3. 【势力】 权力,处于高位而产生的威力; 泛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方言。犹派头,架子; 犹势利。
4. 【国家】 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兼有社会管理的职能。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自行消亡;指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蒙古国是个内陆~。
5. 【外部】 某一范围以外。~条件|加强与~的协调;表面;外表:事物的~特征。
6. 【容易】 做起来不费事; 轻率;草率;轻易; 犹言轻慢放肆; 疏忽;糊涂; 谓某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快; 指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
7. 【征服】 用强力制服征服顽敌|征服大自然; 影响所及使人折服以出众的才华、宽阔的胸襟征服了对手。
8. 【某些】 表示不止一个或一种的不定数量。
9. 【而后】 然后:确有把握~动手。
10. 【腐败】 腐烂:不要吃~的食物|木材涂上油漆,可以防止~;(思想)陈旧;(行为)堕落:~分子;(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政治~。
11. 【自伐】 自戕;自己败坏; 自夸;自夸其功。
12. 【解释】 分析阐明: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实验,这种自然现象才得到科学的~;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词句|~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