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4:41
他对那个错误的信仰执迷不悟,拒绝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21 12:11:36
句子:他对那个错误的信仰执迷不悟,拒绝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
主语:他 谓语:执迷不悟,拒绝接受 宾语:那个错误的信仰,新的知识和观念
时态:一般现在时 语态:主动语态 句型:陈述句
他:代词,指代某个人。 对:介词,表示对象或方向。 那个:指示代词,特指某事物。 错误的:形容词,表示不正确或不真实。 信仰:名词,指个人或群体所坚信的信念或教义。 执迷不悟:成语,形容人固执己见,不肯改变。 拒绝:动词,表示不接受或不同意。 接受:动词,表示同意或采纳。 新的:形容词,表示最近出现的或未曾见过的。 知识:名词,指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观念:名词,指个人或群体的思想观点或看法。
同义词:
反义词:
句子描述了一个人对某个错误的信仰坚持不改,不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这可能发生在**、政治或个人价值观的讨论中。
使用场景:可能在讨论固执的人或群体时使用,或者在教育、心理咨询等情境中。 礼貌用语:在实际交流中,可能需要更委婉的表达方式,以避免冒犯对方。 隐含意义:句子暗示了对话者的固执和封闭性,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来改变他们的观点。
不同句式:
文化意义:在文化中,“执迷不悟”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强调了改变固执态度的重要性。 相关成语**:
英文翻译:He stubbornly clings to that erroneous belief, refusing to accept new knowledge and ideas. 日文翻译:彼はその誤った信念に頑固に固執し、新しい知識や考えを受け入れようとしない。 德文翻译:Er hält stur an dieser falschen Überzeugung fest und lehnt neues Wissen und neue Ideen ab.
重点单词:
翻译解读:
上下文和语境分析:
1. 【执迷不悟】 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郝,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1. 【信仰】 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佛教丨~马克思主义;相信并奉为准则或指南的某种主张、主义、宗教等:有~|尊重公民的宗教~。
2. 【执迷不悟】 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郝,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3. 【知识】 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 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界|知识分子; 相识;朋友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
4. 【观念】 思想意识:破除旧的传统~;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有时指表象)。
5. 【错误】 不正确;与客观实际不符合:~思想|~的结论;不正确的事物、行为等:犯~|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