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02:55:40
她在新环境中感到非常不适应,仿佛一只失林之鸟,找不到归属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6 00:57:25
句子:“她在新环境中感到非常不适应,仿佛一只失林之鸟,找不到归属感。”
句子时态为现在时,语态为主动语态,句型为陈述句。
句子描述了一个人在新环境中感到不适应,缺乏归属感。这种感觉可能源于文化差异、社交障碍或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句子在实际交流中可能用于表达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感,或者寻求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语气较为抒情,表达了说话者的情感状态。
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句子可能在描述一个人搬到一个新城市、新工作或新学校后的感受。这种不适应感可能伴随着孤独、焦虑和迷茫,需要时间和社会支持来克服。
1. 【失林之鸟】 失去树林的鸟儿。比喻无处藏身与生活。
1. 【仿佛】 似乎;好像:他干起活儿来~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像;类似:他的模样还和十年前相~。
2. 【失林之鸟】 失去树林的鸟儿。比喻无处藏身与生活。
3. 【环境】 周围的地方:~优美|~卫生;周围的情况和条件:客观~|工作~。
4. 【适应】 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指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等相适合的现象。是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产生的; 生理学与心理学上指感觉适应。即感受器在刺激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如从亮处进入暗室,开始时看不见东西,过一段时间才逐渐看清,这叫暗适应;反之,则叫光适应或明适应。在嗅觉、听觉、肤觉、味觉等方面也有适应现象,在痛觉方面则不明显; 皮亚杰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有机体不断运动变化与环境取得平衡的过程。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方面。同化指把客体(外界事物)纳入主体已有的行为图式中;顺应指主体改变已有的行为图式或形成新的行为图式以适应客观世界变化。两者相反相成,适应状态就是这两种作用之间取得相对平衡的结果。儿童的智力发展依赖于同化和顺应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