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5 09:46:14
这位隐士的生活态度不食人间烟火,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09 07:14:07
句子:“这位隐士的生活态度不食人间烟火,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这是一个陈述句,描述了主语“这位隐士”的生活态度。句子中使用了并列结构,通过“不食人间烟火”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两个短语来具体描述隐士的生活态度。
同义词扩展:
句子描述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态度,强调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特点。这种描述常见于文学作品或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反映了人们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句话可能在文学作品、散文或对隐居生活的讨论中出现。它传达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赞美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可能在交流中用于表达对某人生活态度的赞赏或向往。
不同句式表达:
文化意义:
相关成语、典故:
英文翻译:
日文翻译:
德文翻译:
重点单词:
翻译解读:
上下文和语境分析:
1. 【不食人间烟火】 道教称神仙或修道者不吃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意。也比喻诗画之意高超,不凡凡俗。
1. 【不食人间烟火】 道教称神仙或修道者不吃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意。也比喻诗画之意高超,不凡凡俗。
2. 【内心】 心里头:~深处|发自~的笑。
3. 【宁静】 (环境、心情)安静:游人很少,湖边十分~|心里渐渐~下来。
4. 【追求】 竭力寻找或探索追求真理|追求名利地位|他一生都在追求着光明; 特指向异性求爱他狂热地追求这位姑娘; 长篇小说。茅盾作。1928年发表。大革命失败后,章秋柳、史循、张曼青、王仲昭等几个青年知识分子愤世嫉俗,又悲观失望。有的虽不甘沉沦,想有所追求,但在社会的压迫下终遭失败,不能幸免消沉和堕落的命运。
5. 【隐士】 隐居山野不愿做官的人天下无隐士,无遗善; 善于说隐语的人平公(晋平公)召隐士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