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7:25:32
政府在制定法律时,必须准情酌理,以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和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2 11:42:10
句子:“政府在制定法律时,必须准情酌理,以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和谐。”
句子为陈述句,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语态为主动语态。
句子强调政府在制定法律时应考虑实际情况和道理,以确保公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同时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反映了法治社会中法律的制定应兼顾公平与实际,以及对公民权益的重视。
句子在实际交流中用于强调法律制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对公民权益和社会和谐的重视。语气正式,适用于政府公告、法律文件或学术讨论等场合。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句子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情理法”并重的思想,即在法律制定中既要考虑法律的严肃性,也要兼顾人情和道理。这与西方文化中强调法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有所不同。
句子在法律、政治和社会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强调法律制定的合理性和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于政府报告、法律讲座或社会科学研究等场合。
1. 【准情酌理】 准:依据,按照。指依据情况,斟酌事理。形容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已发生的事情或问题作出合乎情理的处理。
1. 【保障】 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人身安全|~公民权利;起保障作用的事物:安全是生产的~。
2. 【公民】 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3. 【准情酌理】 准:依据,按照。指依据情况,斟酌事理。形容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已发生的事情或问题作出合乎情理的处理。
4. 【制定】 定出;拟订制定计划。
5. 【政府】 即国家行政机关。按管辖范围分,单一制国家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复合制国家有联邦政府和邦(州)政府。通常指中央政府和联邦政府。
6. 【权益】 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权利:合法~。
7. 【法律】 由立法机关或国家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包括宪法、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统治或阶级专政的工具;在我国,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如民法、刑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其他法律或一般法律,如婚姻法、律师法。
8. 【社会】 人们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通过生产关系派生了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并在一定的行为规范控制下从事活动,使社会藉以正常运转和延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