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27:06
这本书通过故事告诉孩子们不辨菽粟的后果,教育他们要细心观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09 06:19:01
句子:“[这本书通过故事告诉孩子们不辨豆粟的后果,教育他们要细心观察。]”
句子为陈述句,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语态为主动语态。
句子在教育儿童的背景下,强调细心观察的重要性。文化背景中,教育儿童细心观察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理念。
句子用于教育场景,目的是传达教育信息,语气平和,旨在引导而非命令。
可以改写为:“这本书利用故事向孩子们阐明了不细心区分事物的负面影响,并教导他们应细致地观察周围环境。”
“不辨豆粟”是一个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不辨豆粟,不知礼义。”意指不区分事物,缺乏辨别能力。这里用来教育孩子们要细心,不要粗心大意。
在翻译过程中,保持了原句的意思和教育目的,同时确保了目标语言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句子在教育儿童的书籍或文章中常见,强调了细心观察的重要性,与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责任感相关。
1. 【不辨菽粟】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1. 【不辨菽粟】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2. 【他们】 代词。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若干人。
3. 【后果】 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堪虑|检查制度不严,会造成很坏的~。
4. 【告诉】 受害人向法院告发~到法院。
5. 【孩子们】 指两个以上的孩子; 孩儿们。
6. 【故事】 旧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虚应~丨奉行~(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
7. 【教育】 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说服~。
8. 【细心】 用心仔细、缜密细心观察|细心体会。
9. 【观察】 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地形|~动静|~问题。
10. 【通过】 通行;穿过; 议案等经过法定人数的同意而成立; 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征求有关的人或组织的同意或核准。